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位于四川天府新区西南部,毗邻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。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双流区、新津县政府共建。其规划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,双流部分约39.2平方公里,新津部分约5.3平方公里。北至正公路-成昆铁路-铁路货运外绕线,东至锦江,南至二绕北侧生态隔离带,西至规划用地西侧边界。地形主要以浅丘为主,涵盖丘陵、平坝和湖泊等,区域内环境优美、植被繁茂,水源优质。
一、区位概况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总面积44平方公里,位于锦江以西、二绕以北,与高新南区、新川科技园、秦皇寺商务区、成都科学城等在功能上互补,共同构建起天府新区的“产业之钻”,承载着成都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的重任。
钻”,承载着成都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的重任。
二、地形地貌
区域内多为浅丘地形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,相对高差约在20米左右。容纳永安水库、锦江等优质水资源,植被繁茂,生态环境优美。
三、规划理念
以人为本聚集产业、定位高端引导产业、国际合作助推产业、绿色健康服务产业、产城一体融合产业。
四、规划定位
(一)总体定位: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双创人才栖息地、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、国际范儿的生命健康小镇。
(二)国际定位:国际生物产业转移的承接地,国际生物产业创新要素聚集区,未来生命科学、健康生活的示范城。
(三)国内定位:“以人为本、先人后产、以产带城、以城促产”的产业创新引领地。
五、发展目标
产业指标:到2035年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全口径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,企业总数超过30000家。
人才指标:顶尖人才超过1000人,高端人才超过5000人,专业人才超过30000人,技术人员超过50000人,配套服务人员超过120000人。
创新指标:包括国际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、创新联盟、产业技术研究院、诺贝尔奖获得者、领先企业以及创新药物等。六、发展重点
主攻方向:生物医药、生物医学工程、生物服务、智慧健康辅助发展产业:生物环保、生物制造、生物农业、制药机械设备七、发展保障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发展保障,打造从龙头企业到创新企业的产业上下游互动生态,以及10分钟范围内的工作、生活、文化、休闲、生态的活动圈,便捷、精致的7×24小时健康生活方式。同时,计划通过985、211等综合性大学来帮助培养基础人才,通过科研院所来帮助提供中高端人才,通过国际知名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来培养顶尖人才,通过聚集国家行政及服务机构来创新引进平台资源。
八、城市规划
总体结构
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
一江:锦江生态带
一心:以永安湖为核心的生态绿心
三廊:具有生态保护、生态隔离、绿化景观、雨水收集等作用九组团:规划形成生态化、低密度、复合型九个组团。产业组团兼顾科研、生产、生活和配套等功能,二、三产业联动发展,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紧密衔接。
九、道路交通
在现有道路基础上,将规划形成“五横五纵”骨架路网体系。同时规划有5条轨道交通,其中5号与16号线主要沟通与中心城区的关系;6号、12号线与成都科学城、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要发展区域对接;21号线主要与新津等**区域相连。截止目前,5号线已在建设之中,预计2017年底试运行。
十、市政配套
以物联网、传感网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作为重要基础,以新的社交方式和制度规则,将人、物、自然等进行高效整合、协同运作,形成可持续创新的新型智能化城市,不断满足发展需求。
十一、生活配套
生物城产业服务中心: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、公共政务平台、**服务平台、国际交往平台新城中心:商业商务、健康医疗、文化教育
产业邻里中心:便利店、餐饮、银行ATM、健身等生活配套生活邻里中心:中小学、幼儿园、菜市场、超市、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十二、城市特色
将上述规划要素进行品迭、优化、形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规划特色。即沿生态开敞空间及重要节点,布局研发办公和商业居住,主要展示低密度、生态化的科研商务及居住界面,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与风貌特色。
打造万亩生态湿地公园。以永安湖为核心构建“一湖六湿地”的水生态系统,形成以森林及湿地为特色的“AAAA”级景区,发挥生态保护、生态隔离、绿化景观、雨水收集等作用。
一、区位概况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总面积44平方公里,位于锦江以西、二绕以北,与高新南区、新川科技园、秦皇寺商务区、成都科学城等在功能上互补,共同构建起天府新区的“产业之钻”,承载着成都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的重任。
钻”,承载着成都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的重任。
二、地形地貌
区域内多为浅丘地形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,相对高差约在20米左右。容纳永安水库、锦江等优质水资源,植被繁茂,生态环境优美。
三、规划理念
以人为本聚集产业、定位高端引导产业、国际合作助推产业、绿色健康服务产业、产城一体融合产业。
四、规划定位
(一)总体定位: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双创人才栖息地、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、国际范儿的生命健康小镇。
(二)国际定位:国际生物产业转移的承接地,国际生物产业创新要素聚集区,未来生命科学、健康生活的示范城。
(三)国内定位:“以人为本、先人后产、以产带城、以城促产”的产业创新引领地。
五、发展目标
产业指标:到2035年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全口径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,企业总数超过30000家。
人才指标:顶尖人才超过1000人,高端人才超过5000人,专业人才超过30000人,技术人员超过50000人,配套服务人员超过120000人。
创新指标:包括国际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、创新联盟、产业技术研究院、诺贝尔奖获得者、领先企业以及创新药物等。六、发展重点
主攻方向:生物医药、生物医学工程、生物服务、智慧健康辅助发展产业:生物环保、生物制造、生物农业、制药机械设备七、发展保障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发展保障,打造从龙头企业到创新企业的产业上下游互动生态,以及10分钟范围内的工作、生活、文化、休闲、生态的活动圈,便捷、精致的7×24小时健康生活方式。同时,计划通过985、211等综合性大学来帮助培养基础人才,通过科研院所来帮助提供中高端人才,通过国际知名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来培养顶尖人才,通过聚集国家行政及服务机构来创新引进平台资源。
八、城市规划
总体结构
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
一江:锦江生态带
一心:以永安湖为核心的生态绿心
三廊:具有生态保护、生态隔离、绿化景观、雨水收集等作用九组团:规划形成生态化、低密度、复合型九个组团。产业组团兼顾科研、生产、生活和配套等功能,二、三产业联动发展,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紧密衔接。
九、道路交通
在现有道路基础上,将规划形成“五横五纵”骨架路网体系。同时规划有5条轨道交通,其中5号与16号线主要沟通与中心城区的关系;6号、12号线与成都科学城、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要发展区域对接;21号线主要与新津等**区域相连。截止目前,5号线已在建设之中,预计2017年底试运行。
十、市政配套
以物联网、传感网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作为重要基础,以新的社交方式和制度规则,将人、物、自然等进行高效整合、协同运作,形成可持续创新的新型智能化城市,不断满足发展需求。
十一、生活配套
生物城产业服务中心: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、公共政务平台、**服务平台、国际交往平台新城中心:商业商务、健康医疗、文化教育
产业邻里中心:便利店、餐饮、银行ATM、健身等生活配套生活邻里中心:中小学、幼儿园、菜市场、超市、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十二、城市特色
将上述规划要素进行品迭、优化、形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规划特色。即沿生态开敞空间及重要节点,布局研发办公和商业居住,主要展示低密度、生态化的科研商务及居住界面,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与风貌特色。
打造万亩生态湿地公园。以永安湖为核心构建“一湖六湿地”的水生态系统,形成以森林及湿地为特色的“AAAA”级景区,发挥生态保护、生态隔离、绿化景观、雨水收集等作用。